北斗七星

分类:剧情片剧情家庭 地区:瑞士法国 年份:2023 导演:菲利普·加瑞尔 主演:路易·加瑞尔艾斯特·加瑞尔弗朗辛·贝尔热奥雷利安·雷克因阿斯玛·梅萨乌丁达米安·蒙金莉娜·加瑞尔玛蒂尔德·韦尔 状态:HD

简介:在巴黎经营传统木偶剧院的一家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立场,但父亲与祖母的相继过世,让年轻一代开始思考自己应何去何从。这部家庭小品的灵感源自法国电影大师菲利普·加瑞尔父亲的真人真事,导演的三个子女在片中同

内容简介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因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      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又称作瑶光)七颗星组成,古代也分别称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      中国古代把恒星天空划分成三垣二十八宿,北斗七星是属于紫微垣的一个星官      据《晋书·天文志》记载:“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玉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      ”在现代天文学中,星等是衡量天体光度的量,星等值越小表示恒星发出的光越亮      在七颗星中,“玉衡”最亮,亮度为1      77等,“天权”最暗,亮度为3      31等      七星中的“开阳”看起来是一颗星,但在“开阳”附近还有一颗很小的伴星,称为“辅”或“开阳增一”       而在西方的星座划分中,北斗七星则位于大熊座的尾部      目前西方天文学界采用拜耳命名法,每颗星星的名字由一个希腊字母加上该星座的名称表示,且这个希腊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代表了这颗星在该星座中的亮度排名      根据拜耳命名法,北斗七星分别称为:大熊座η、大熊座ζ、大熊座ε、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其中前三颗星组成北斗的斗柄,后四颗星组成北斗的斗身      北斗七星示意图北斗七星示意图据中国现存最早的记录农事的历书《夏小正》记载:“正月……斗柄县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战国时期编成的《甘石星经》记载:“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      ”君王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      《鹖冠子》的表述更为清晰:“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西汉时期,正式以北斗七星为指示12个月的标准星,每个月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天球上移动30°      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又有《史记·天官书》记载:“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将北斗作为定方向、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      ”《天象列星图》也有与之类似的记载      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的一部分,位于大熊的尾部      将斗口的两颗星(天枢和天璇)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距离,就找到了北极星      认星歌有:“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      ”意思是说初学者在掌握北斗七星的位置后就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次确认其它星座的位置了      古人对北斗七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在于北斗在辨别方向时的应用      根据北斗和北极星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找到位于正北方向的北极星,因此古语有云,“夜望北斗知北南”      此外,在北斗七星斗柄方向的延长线上,可以找到全天21颗最亮恒星之一的大角星,即牧夫座α星      北斗七星所组成的斗形只是在地球观测时看到的景象,从其它方向观测这七颗星时,它们会组成完全不同的图案      实际上,北斗七星只是银河系中普通的七颗恒星,它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十分遥远      如天枢星距离地球约124光年,天璇星到地球的距离则有约79光年      因此,我们看到的北斗七星只是这七颗恒星组成的三维图形在地球方向上的二维投影      想要更深入地认识北斗七星,建立一个三维的立体图像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样子是不断变化的,这是恒星自行所导致的结果      实际上,恒星在宇宙空间中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但由于恒星在一年中移动的路程与恒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相比显得极为微小,因此整体看上去仿佛“恒定不动”一般,所谓“恒星”便是由此而来      但详细来说,恒星的运动由恒星沿着视线方向的运动和恒星垂直于视线方向的运动组成,后者称为恒星自行      恒星的自行在天文观测中的表现是:恒星间的相对位置会产生微小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相对于地球与恒星间的距离过于微小,因此几乎不会被察觉到      北斗七星的自行情况各不相同,这导致它们始终在进行缓慢的相对运动      其中五颗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运动,而“天枢”(斗口处起第一颗星)和“摇光”(斗口处起第七颗星)则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由于恒星自行的存在,北斗的形状会在漫长的宇宙变迁中发生较大的变化      在约10万年后,现在这种柄杓的形状将不复存在      北斗七星的自行和北斗形状的变化北斗七星的自行和北斗形状的变化《鹖冠子》记载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意思是说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午夜,北斗七星的斗柄会分别指向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这个现象就是地球公转所导致的      对于这个现象,可以简单理解为:地球的公转导致在不同季节时,太阳相对地球的方向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在不同季节的夜晚所面对星空的方向以及位置也是不同的,从而看到北斗的指向也不同      也就是说,北斗指向的变化可以作为地球公转的一个表征,而地球公转是四季变化的成因,故可以将北斗的指向变化作为季节变化的参考      这个现象还可以通过太阳在天球上的运动解释      天球是一个假想的球,以观测者为中心,以无穷远为半径      将所有的天体投影到这个球面上,就形成了一个便于研究天体运动的“天球”      由于恒星自行的幅度很小,看上去几乎不动,因此可以认为恒星是“镶嵌”在天球上的      天轴是地球自转轴的延伸,地球赤道的延伸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圈称为天赤道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当我们以自身为参考系观察天上的恒星时,看到的则是恒星自东向西的运动      我们不妨认为这是天球在绕天轴进行自西向东的转动,而镶嵌在天球上的恒星也随之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周日视运动      由于太阳离我们很近,它并不能被视为“镶嵌”在天球上不动的      随着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它在进行周日视运动的同时还会进行周年视运动      周年视运动即是太阳在恒星组成的星空背景上向后运动,每年运行一圈      在天球中,每天夜晚的同一时刻都要求太阳相对观察者位于同样的位置,而太阳本身相对天球上群星背景的位置又在进行着周年变化,因此在首先确定太阳的位置后,不同季节中恒星在夜晚同一时间的位置其实并不相同,北斗七星的指向也会随着地球公转进行周期为一年的旋转      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星座大熊座α(天枢,贪狼星)赤经(epoch J2000      0)11h 03m 40      67s西名Dubhe( alpha Ursae Majoris)赤纬(epoch J2000      0)+61° 45' 03      72"视星等1      79等距离123      6±2      2 光年绝对星等-1      10等光度165      1±8      3 x 太阳的光度星座大熊座β(天璇,巨门星)赤经(epoch J2000      0)11h 01m 50      48s西名Merak (beta Ursae Majoris)赤纬(epoch J2000      0)+56° 22' 56      73"视星等2      37等距离79      7±0      3 光年绝对星等0      61等光度63      0±1      3 x 太阳的光度星座大熊座γ(天玑,禄存星)赤经(epoch J2000      0)11h 53m 49      85s西名Phecda (gamma Ursae Majoris)赤纬(epoch J2000      0)+53° 41' 41      14"视星等2      44等距离83      2±0      8 光年绝对星等0      40等光度65      255 x 太阳的光度星座大熊座δ(天权,文曲星)赤经(epoch J2000      0)12h 15m 25      56s西名Megrez (delta Ursae Majoris)赤纬(epoch J2000      0)+57° 01' 57      42"视星等3      31等距离80      5±0      3光年绝对星等1      39等光度14x 太阳的光度星座大熊座ε(玉衡,廉贞)赤经(epoch J2000      0)12h 54m 01      75s西名Alioth (epsilon Ursae Majoris)赤纬(epoch J2000      0)+55° 57' 35      36"视星等1      77等距离82      6±0      4 光年绝对星等-0      20等光度102x 太阳的光度星座大熊座ζ(开阳,武曲星)赤经(epoch J2000      0)13h 23m 55      54s西名Mizar (zeta Ursae Majoris)赤纬(epoch J2000      0)+54° 55' 31      27"视星等2      04等距离82      9±0      6 光年绝对星等0      32等光度33      3±2      1 x 太阳的光度星座大熊座80(辅,开阳增一)赤经(epoch J2000      0)13h 25 m13      54s西名Alcor (Ursae Majoris 80)赤纬(epoch J2000      0)+54° 59' 16      65"视星等3      99等距离81      7±0      3光年绝对星等2      00等光度14      0 x 太阳的光度星座大熊座η(摇光,破军)赤经(epoch J2000      0)13h 47m 32      44s西名Alkaid/Benetnasch赤纬(epoch J2000      0)+49° 18' 47      76"视星等1      86等距离103      9±0      8 光年绝对星等-0      67等光度594±31 x 太阳的光度在中国传统神话中,北斗七星是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是随北斗斗柄的指向而来临      《鹖冠子》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由于前文所述星空周年视运动的存在,在不同季节的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会指向不同的方向,所以古人们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就可以判断节气,从而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      斗建北斗七星指示十二个月份,以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月份的标准,称为斗建,也就是历法中的“月建”      斗柄循环旋转,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即一年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道:“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这里的“斗”就是指北斗七星的斗柄      《汉书·律历志》则记载道:“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      ”定岁时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通过观察星象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对应着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变化,因此成为上古人们判断时节变化的依据      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斗转星移)制定,是中国古代观星文化在农业上的一项重要的应用      北斗的旋转可以作为划分地球上的天和年的依据      以北天极为中枢划分出子、丑、寅、卯等12宫的空间区位,北斗七星绕北天极旋转,其每月、每日、每时所指向的空间区位在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的作用下不断变化,如同时钟之时针、分针、秒针按照各自的规律移转      可见太阳每日、每年周期性变化的天象也有钟表历法的作用      古人通过对日月时、北斗星等天象的运行规律性及循环周期进行观测与总结,抽象出十二地支来纪历      北斗星分别按年按日遍历十二宫,所历一年之春、夏、秋、冬四季,与一日之晨、午、昏、夜,行度相符,即在一天与一年之间,北斗七星斗柄会绕北极旋转一周,遍历由斗建所得的十二宫      春行寅、卯、辰宫,夏行巳、午、未宫,秋行申、酉、戌宫,冬行亥、子、丑宫;一日则晨行寅、卯、辰宫,午行巳、午、未宫,昏行申、酉、戌宫,夜行亥、子、丑宫      是以对照行度,春比之日东升,夏比之日中天,秋比之日沉落,冬比之日反背      如此,北斗七星的变化就可以表明一年中气候与一日中温度之变化,同时又可以将寒暖燥湿的大小循环于蕴含其中,还可以明确地理方位      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开阳是著名的双星      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中国古代专名“辅”(即大熊座80),亮度3      99等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辅星明近,辅臣亲强;斥小,疏弱      ” 《晋书·天文志》中有云:“辅星傅乎开阳,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      七政星明,其国昌,辅星明,则臣强      ”宋代何薳的《春渚纪闻·歙山斗星砚》也有提到:“色正天碧,细罗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状,辅星在焉      因目之为斗星砚      ”明朝何景明的《大复集》中写到:“又使北斗以振纪兮,命辅星以佐之      ”据说,古时候中国和外国的军队都曾经使用这对双星测试士兵的视力,把它当做测验士兵视力的“试验星”      如果能分辨出这颗辅星,视力就达到了现代标准下的5      1了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对包括北斗七星在内的星辰的崇拜信仰由来已久,远在道教形成之前      儒教礼制也强调对漫天星辰的祭祀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对北斗七星的观察早有记录,但对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记载始见于汉代纬书      最初有两种名称,其中一种为《春秋运斗枢》所记:“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      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      ”另外,历代学子崇拜的魁星即北斗七星的第一星(或前四星),也有人认为魁星即七星中的文曲星      民间占星文化流行“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说法      道教的《北斗经》也有类似的说法,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北斗第三真人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巳未生人属之;北斗第七天关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辰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小北斗是小熊座中七颗较亮的星的总称 ,与位于大熊座的北斗七星类似,它们也排成了斗形,但由于亮度不高,远不及北斗七星醒目,故称为小北斗      勾陈一,也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便是我们所说的北极星      在天璇、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便可以找到它      古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北斗九星的记载,但关于多出来的具体是哪两颗也存在争议      宋代道教天书《云笈七签》第二十四卷“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还有辅星、弼星的存在,时称北斗九星      后来两颗渐渐隐失,成为“七现二隐”,故今有北斗九星之说      传说能看见这两颗隐星的人可以得到长寿      《宋史·天文志》记载:“第八曰弼星,在第七星右,不见,《汉志》主幽州      第九曰辅星,在第六星左,常见,《汉志》主并州      ”在第六颗星(开阳)左边的辅星应该是指开阳增一,而弼星则是颗隐而不见的星星,这似乎与“七现二隐”的说法相矛盾      书下批注:“北斗与辅星为八,而《汉志》云九星,武密及杨维德皆采用之      《史记索隐》云:‘北斗星间相去各九千里      其二阴星不见者,相去八千里      ’而丹元子《步天歌》亦云九星,《汉书》必有所本矣      ”说明作者也不清楚多出来的具体是哪两颗星      这九星在《云笈七签》中的别名分别是:第一阳明星、第二阴精星、第三真人星、第四玄冥星、第五丹元星、第六北极星、第七天关星、第八洞明星(辅星)、第九隐元星(弼星),由九位大帝各主其星,摄理二十八个星宿      (《云笈七签》载:“《黄老经》曰:‘北斗第一天枢星,则阳明星之魂神也      第二天璇星,则阴精星之魂神也      第三天机星,则真人星之魄精也      第四天权星,则玄冥星之魄精也      第五玉衡星,则丹元星之魄灵也      第六闓阳星,则北极星之魄灵也      第七摇光星,则天关星之魂大明也      第八洞明星,则辅星之魂精阳明也      第九隐元星,则弼星之魂明空灵也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北斗第八星曰招摇,第九星曰玄戈”,把北斗七星的斗柄继续延伸,能看到两颗暗星在其后方,一颗名曰“玄戈”,一颗曰“招摇”,即牧夫座λ和牧夫座γ二星      算上这两者,北斗七星就延长成了北斗九星      当然,后加的这两颗星的亮度也远不如前七颗星      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北斗九星的斗柄指向心宿,同样可以以此定方位和确定季节      

猜你喜欢

相关资讯

51本色提供:北斗七星完整版在线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剧情: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因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      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

顶部